许方叔 王艺霖:专利使用权出资的有效路径
时代变迁,如今已进入到物联网时代,数据爆炸的时代下,新型出资已然成为入股的潮流,专利权是一种合法的出资形式,而专利使用权能否单独作为一种出资形式,法律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这一问题也一直是实务与理论界讨论的热点。在实践中,专利权人会基于各种因素的考量,既想让自己研发的新技术、新成果走出实验室,实现商业变现,同时保留专利权人身份,即仅以专利使用权出资。09.26
2022李军:区县域政府平台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突围与破局
平台公司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如何破局?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平台公司面向未来怎么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实现市场化的成功转型?本文将从国资监管体制的变化、国企三年行动方案的具体要求等层面进行剖析。09.23
2022贾晓钧 张颖杰:“带押过户”新政策解读——无需还贷无需垫资也可实现过户
传统模式的二手房交易活动要求卖方必须先解除房屋的原抵押才能办理后续的过户;而“带押过户”是指带着抵押过户,即在原抵押存在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办理房屋的过户,将房屋的所有权转移至买方,把解除抵押放到了最后环节。09.01
2022李晓庆:被公司登记为法定代表人后官司缠身,如何脱困?
被公司登记为法定代表人,因此导致自己官司缠身甚至被限制高消费的现象屡见不鲜,针对涉案诉讼是逐个突破还是直接变更登记根除隐患,本文从案例出发分析法院裁判观点,解除大家08.31
2022刘晶晶:以银行“虚增存款”为视角谈违规出具金融票证罪
虚增存款可以理解为银行工作人员在揽储任务下的无奈选择,尤其是银行负责人,无论支行、分行,存款数一直是衡量业绩的重要指标。尽管人民银行一直强调,禁止银行给职工安排揽储08.11
2022张兵 李冬昀:虚假诉讼罪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辨析和综合运用
在民事执行案件中,债务人通过隐匿财产、虚假诉讼等手段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行为普遍存在,这也是造成“执行难”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虚假诉讼罪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案件数量明显增多,这两个罪名同属“妨害司法罪”,其行为都是妨害了司法秩序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尤其是为了逃避执行,当事人虚构债权债务关系、伪造证据并不鲜见。笔者近期办理的一起民事案件,就遭遇了对方当事人与第三方恶意串通制造虚假诉讼,以逃避执行,感受到此类案件表现形式多样而隐蔽性强。本文将结合办案经验介绍这两个罪名及二者的区别,以更好地识别、收集并08.11
2022杨培银 韩尚宏:普惠金融小微企业信用快贷业务之企业实际控制人共同借款人身份确认
本篇文章主要对因办理企业信用快贷业务所产生的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中,如何证明企业实际控制人为共同借款人并要求其承担共同还款责任的问题及风险防控措施进行探讨。08.10
2022张贞生 迟海鸣:从民办学校视角看“长沙医学院补税事件“折射的行业税收风险与困惑
一、“长沙医学院补税事件“回顾 根据目前媒体公开信息,简要梳理如下: 2022年1月13日,国家税务总局长沙市税务局第三稽查局向长沙医学院下达《税务处理决定书08.10
2022王扬:如何判断破产企业的重整价值
破产重整制度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破产法》”)对企业的拯救功能,体现了现代《破产法》的发展趋势。破产重整通过市场化,法治化的途08.05
2022刘晶晶:随意殴打型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分
我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将寻衅滋事罪分为四种类型,可以归纳为随意殴打型、追逐辱骂型、强拿硬要型和起哄闹事型。对于后三种类型在实践中定性比较明确,争议较小,而对于殴打他人致人轻伤的随意殴打型,应定性为寻衅滋事罪还是故意伤害罪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较大争议。笔者通过“威科先行”以“寻衅滋事罪轻伤”作为关键词检索到最近一年的判例为274件,以“故意伤害罪轻伤”作为关键词检索到最近一年的判例为9559件,比例约为1:35。该数据可以反映出在殴打他人致人轻伤案件中,司法实践对于该类案件定性为寻衅滋事罪还是较为慎重的。08.02
2022邢丽丽 刘晓晨:职务侵占罪中非法占有目的认定与辩护
职务侵占罪作为民营企业家的高发罪名,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因许多民营企业的财务制度和管理制度不规范,存在私人财产与公司财产混同的情况,导致经常出现企业董事、监事、高管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公司财物,为自己或者他人使用;公司股东擅自占有、私分、转让所属企业的财产,公司股东之间或者被委托人利用职务便利,占有公司股东股权的行为。因很多民营企业存在私人财产与公司财产混同的情况,公司的股东或其他工作人员在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时,并未严格将个人账户与公司账户对外区分开来,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判断是否具有主观上非法占有的故意时,成为罪07.25
2022现阶段城市更新重点任务及法律风险防范
前言 2021年,作为中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城市更新”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全国关注的热点。07.21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