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4日,由德衡刑民行交叉疑难案例研究中心、刑事业务中心、刑民交叉业务中心联合主办的“德衡刑民行交叉实务大讲堂”第三期活动在青岛万邦中心34层圆满举行。活动持续两小时,聚焦预付式消费法律实务及刑民行交叉案例解析,所内二十余名律师及法学研究者参与。
第一个环节是专题学习。山东德衡律师事务所高级权益合伙人、执行主任李洁律师以《预付卡消费场景中的经营者义务与法律责任》为题,从充值多家预付卡的亲身经历出发,分别从开卡、转卡、退卡、退款等角度梳理了在新司法解释背景下经营者所承担的相应义务以及消费者根据新法规定实现“止损”的诸多途径,对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卷款跑路及职业闭店现象进行了针对性分析与讲解,同时援引曾经参与办理的与预付卡相关的刑民交叉案例,与各位律师共同探讨在相关案例中不同参与者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及实际办案过程中所应注意的重点与难点,聚焦新法背景下预付卡消费领域的法律剖析及实务操作。

山东德衡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伙人、山东大区刑事业务中心管理总监李冬峰律师围绕《预付式消费刑事法律实务解析》的主题,深入探讨了预付式消费场景中可能涉及的诈骗、合同诈骗、集资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罪名的认定难点。通过对比多地法院典型案例与裁判观点,李冬峰律师指出,此类案件的刑事立案标准与民刑交叉证据链的构建是实务关键,并从事前、事中、事后提出了预付式诈骗非法占有目的认定的路径。
专题分享后,山东德衡刑民行交叉疑难案例研究中心主任、青岛大学法学院牛传勇教授强调预付式消费既关乎民生,又案件频发,非常值得关注和探讨,因此组织与会律师围绕预付式消费监管的法律空白、审查标准、入刑认定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本次大讲堂第二个环节是案例研讨,围绕组织考试作弊案共犯的刑事责任认定问题展开讨论。李冬峰律师向与会嘉宾介绍案例背景、归纳争议焦点并提出本案的认定难点。牛传勇教授组织与会人员围绕“在对如何违法获得考试资格不知情的情况下,能否被认定为组织考试作弊的共犯”问题展开激烈讨论,针对不同情况下的定罪问题分类进行分析讨论,为案件辩护提供了丰富的意见参考。
本期大讲堂在思想碰撞与经验共享中落下帷幕,再次彰显山东德衡律师事务所在复杂法律交叉领域的专业深耕与创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