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5日,由刑民行交叉疑难案例研究中心、刑事业务中心、刑民交叉业务中心联合举办的2025年度第一期德衡刑民行交叉实务大讲堂在青岛万邦中心50层成功举行。本次大讲堂以“2024优秀案例经验分享”为主题,汇聚律所多位资深合伙人及业务骨干,通过实战案例解析与策略探讨,为与会律师呈现了一场理论与实务深度融合的知识盛宴。活动历时两小时,40余名律师到场参与,线上同步覆盖全国多个分支机构。本期大讲堂由德和衡权益合伙人柴燕律师主持。
首位分享嘉宾德和衡高级权益合伙人张兵以“以民事诉讼阻却刑事立案——民刑交叉案件的策略突围”为主题,结合其代理的一起实为经济纠纷却被刑事立案调查的案件。该案中,张兵团队通过精准研判案情,发现双方存在真实的合同关系,刑事报案背后存在民事合同履行争议的核心症结。他们迅速启动民事诉讼程序,并依托民事判决中关于民事法律关系的认定,成功阻却刑事立案程序的进行。张兵强调,民刑交叉案件中,要坚持证据为王,准构建完整民事交易证据链是阻却刑事调查的核心武器;要善用程序制衡,以民事诉讼、刑事申诉、行政投诉等多渠道,形成司法制衡效应;要夯实理论支撑,精准援引“同一事实”的认定标准,切割民刑责任边界。
随后,德和衡高级权益合伙人邢丽丽以“李某职务侵占不起诉案”为切入点,探讨了企业高管关联交易与职务侵占罪的界分难题。本案中,李某被指控利用职务便利,通过关联公司与任职公司进行交易。邢丽丽团队通过深入梳理交易背景、审查招投标流程、交易价格等,证明涉案资金流转属于法律许可的关联交易范畴,且具备合理商业目的,最终推动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她指出,此类案件的辩护需突破刑事辩护的局限,从交易实质、公司治理结构、行业惯例等多维度构建无罪抗辩体系,充分运用民事思维,准确把握案件办理过程中的每个程序节点,做出专业判断。
德衡权益合伙人崔鹏以“处于刑事和民事临界点案件的判断逻辑和实务应用”为题,对实践中的“难办案件”进行了深入解析和探讨。他重审了在法秩序统一的原则下,这类案件的办理思维与步骤,律师可以此思维和步骤展开、扩充以形成案件律师意见书的基本框架,持续不断、多轮次、有靶向地反应情况才能直击要害,产生良好的办案效果。崔鹏认为,临界点案件的处理考验律师的“系统性思维”,需在动态博弈中寻找破局点。他结合经办案件,分享了实战办案思路和具体方法,指出“三个支撑”,即实体支撑、程序支撑和经验支撑,强调实体支撑方面要做到全面搜集证据,深入梳理案情;程序支撑方面要把握程序刚性规定,防止公权力越界;经验支撑方面要跳出律师思维,挖掘办案瑕疵,有效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德衡权益合伙人李冬峰以“从三罪困境到缓刑结局——深度萃取刑民交叉案件办理经验”为主题,分享了一起涉嫌寻衅滋事、诈骗、环境污染三罪指控的复杂案件办理经验。面对委托人可能面临的十年以上刑期,李冬峰律师果断制定了“以无罪辩护争取有利量刑磋商”的辩护策略,针对三个罪名逐一击破,通过拆分指控逻辑、逐项瓦解证据链条,将罪名限缩至轻罪,并运用重罪刑罚吸收轻罪刑罚的方式,最终取得缓刑的量刑建议。他总结道,刑民交叉案件尤其需要精细化辩护,在精准分析法律规定的基础上,细化适用准则,以达到良好的辩护效果。
在自由交流环节,针对分享的案例内容和实践中碰到的司法难题,与会律师进行了更为深入和细致的交流。
最后,刑民行交叉疑难案例研究中心主任牛传勇对本次内训活动进行了总结发言。他指出,随着社会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刑民行交叉案件数量逐年攀升,此类案件因涉及法律关系的多重交织、程序衔接的复杂性与证据认定的专业性,成为司法实践中的“硬骨头”。他强调,“刑民行交叉实务大讲堂”是“刑事实务大课堂”的扩容和升级,意在以刑民行交叉系统法律思维为律师成长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支持。首期活动以优秀案例经验分享为主题,通过复盘案件、提炼方法论,有效助力律师提升复杂案件的综合应对能力,此次分享不仅是对过往经验的系统梳理,更是对刑民行交叉领域前沿问题的前瞻性探索。2025年,“刑民行交叉实务大讲堂”将作为律所常态化内训品牌,每月举办一期,内容涵盖在办案件研讨、新法新规学习、已办案件分享、热点问题解读等,持续聚焦前沿问题与实战经验,不断夯实和丰富律师的业务能力,提升律师的执业水平,为委托人提供精准、高质、有效的法律服务。
山东德衡律师事务所刑民行交叉疑难案例研究中心自2020年7月成立,集合驻青高校的教授学者和德衡律师所高级权益合伙人等执业律师,研究领域涵盖刑事、民事、行政领域,旨在发挥人才聚集效应,打破专业壁垒,树立整体法律观念,为解决疑难复杂案件提供系统化思维和综合性解决方案。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聚焦企业营商环境、涉及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刑事、民事、行政法律关系交织的复杂案件,定期组织研讨提供专家意见,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在各平台展示宣传研究成果,为企业家和律师提供一体化、综合性法律风险防控和争议解决方案,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和社会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