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建引领,山东德衡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德衡所)勇当创新发展“拓荒牛”,奋勇拼搏,稳健前行,如今成为一家布局全国、服务全球的头部律所。
创建于1993年的德衡所,现有执业律师173名(不含分支机构)。目前,党委下设5个党支部,现有党员102名。 律所团队作战,需要党建引领。从国内首批合伙制律所党支部,到山东省第一家律所党总支,再到青岛市首家律所党委,德衡所党委坚定秉承“党建促所建、党建促发展”理念,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多角色担当作为,为事业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组织建设工作始终领跑律师行业,先后被评为“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基层党组织”、省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建工作示范单位。德衡所收案收费始终稳定位列山东省前三位,先后被司法部授予“部级文明律师事务所”、被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授予“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等荣誉称号。 开疆拓土,勇当创新发展“拓荒牛” 胸怀“百名律师、百年大计”的理想,从1998年开始,德衡所走出青岛,走出山东,2008年走进北京,一路奋勇前进,走遍中国,服务世界。 审时度势,德衡所党委率先提出“走出青岛、走出诉讼”“国际化发展”等一系列品牌发展战略,并指导实施。 启动走进北京战略,将德衡所的成功经验在北京复制,一方面将为德衡所带来发展的蓝海和沃土,另一方面,需要德衡所高级合伙人们的积极参与。“当时,所里的高级合伙人在青岛都已基本步入业务收获期,放下现有业务,开拓尚不明确的北京市场,思想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德衡所党委书记胡明回忆说。 “我是党员,我先上!”在德衡所党总支发出号召后,高级合伙人蒋琪、房立棠等党员律师首批响应号召奔赴北京,后期高级合伙人刘克江、毛洪涛等党员律师紧跟步伐,陆续走进北京,共同肩负起北京战略的神圣使命。 为了所里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他们舍得牺牲个人短期利益和局部利益,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克服上有老、下有小的实际困难,依靠“专业致胜、团队作战”两大法宝,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北京办公室现有规模位列全球第34位,中国第七,德衡所从一家区域性律所,华丽变身为一家全国性律所,2020年北京、深圳两地办公室同时被司法部评定为“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 2020年,面对肆虐的疫情严峻形势,为了帮助陷入困境的破产企业,德衡所党委牵头组织企业重组与破产业务团队,肩负起了潍坊、德州、东营、济宁、枣庄、日照、菏泽等地大批企业破产法律服务项目,担任破产企业的管理人。 党委秉承“同步发展”工作原则,顺势在各地设立临时党支部,党员律师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带头克服项目周期长、出差多、疫情交通不顺畅等困难,尽快引导破产企业进行重整或清算,平衡债权人、债务人以及投资人的利益,在化解维稳压力中很好地发挥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坚持“双促双优”,把优秀律师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律师培养成优秀律师。先后发展党员近50名,党员律师中先后产生了栾少湖、胡明、李旭修、毛洪涛4名全国优秀律师,数十名党员获得省市级“优秀律师”荣誉称号。 平台思维,融入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税务专家和法务专家为我们公司提供的义务咨询服务非常到位,让我足不出户便解决了多方面的困惑。”山东源泰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蔡胜娟,对青岛市南区税务局和德衡所的税法走访调研活动赞不绝口。 2019年7月,德衡所党委与青岛市南区税务局共建签约,以党建共建为引领,立足支部间优势叠加、资源共享,最终实现了税企共赢,党建工作协同发展。 针对市南区民营企业中集团企业聚集的特点,他们组建普法团队走进企业,送政策,问需求。针对企业涉税需求和政策疑点现场“把脉”开处方,鼓励企业用足用好减税降费优惠政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德衡所党委运用平台思维,广泛开展“1+N”支部共建,与行政机关、客户企业、执法机关、街道社区、驻地军队、合作伙伴、高校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组织等单位签约共建,发挥各方自身潜能,形成新的合作优势,创新搭建服务经济、服务社会的新平台,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投身法治,一线奉献党旗红 德衡所率先建立法律援助基金制度、组建“贵州法律援助部”、承办法律援助案件近千件;义务承担团中央、团省委24小时青少年维权热线接听工作;成立国内首家纠纷律师调解服务中心、平度拆迁纠纷调解平台项目组、“党员律师调解室”等,主动探索多元化纠纷调解新模式。与此同时,广泛开展扶贫济困活动,捐建了德衡律师希望小学,并牵头为2020年抗击疫情捐款捐物合计100万元,律所各类公益捐款累计近千万元,先后获得“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全国法律援助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党建工作做实了是生产力,做强了是竞争力,做细了是凝聚力,做优了是影响力,做好了是战斗力。”德衡所党委书记胡明表示,“党建是‘定海神针’,是‘红色引擎’,我们依靠长期的党建积累,才能在关键时刻高效作战,才能在德衡所未来发展中稳健前行。”